瓜皮本瓜

途有饿嫖

关于

除却体制化的生死观(肖申克的救赎影评)

首先祝食用愉快。

 

 

 

肖申克的救赎不同于任何一部经典电影,哪怕与影片中的基督山伯爵相比,也略胜一筹,基督山伯爵讲述一个略有复杂的复仇故事,而肖申克讲述的主题是救赎,以及作为背景的第二主题——体制化。

 

整部影片气氛阴郁,前两个小时的压抑打击在最后迎来爆发。

 

 

 

影片以瑞德为线索人物。讲述他假释的共有三次,前两次安迪还未越狱,他两次的回答是一样的,但是第二次的态度已然随便起来,到了第三次,依旧是无所谓的态度,但是由于受到安迪的引导,不满和愤恨已经爆发,也就是说,原本瑞德只是看透了体制化的腐朽而并没有想过去反抗,而由于安迪的突然出现,他最终走向自由的彼岸,也由于他和安迪友情的建立,坚毅性格的磨练,他最终没有走向老布的路。所以安迪是“a strong man”也是一位睿智的老者,是介于老布和安迪的中间人物。

 

图书管理员老布是体制化的牺牲品,他的一生是被体制压抑的典型一生。别说像安迪一样抗争体制,他像瑞德那样自主地追寻自由的第一步都放弃迈出,他假释成功后身体获得自由,但是精神早已被扼杀在体制化里,他清楚地知道外面的世界并不属于他,年老和疾病最终逼迫他走向死亡。如果并未出现安迪,那么这将有可能是瑞德或者说大部分假释者的归宿。

 

主人公安迪。毫无疑问是闪烁自由光芒的战士,机智勇敢坚毅,他并不是利己主义式的自我救赎,从他赚啤酒分享给工友就可以看出他主张的救赎,并不只对自身,而是面向所有生长于黑暗的人。瑞德说他喜欢安迪的原因就是他身在监狱里却步伐悠闲,身处黑暗却从未放弃寻求光明。在老布口中的忙碌的世界里,他如灯塔般存在,正因为他无比清楚自己渴求什么,束缚着自己的是什么。

 

典狱长诺顿利欲熏心草芥人命,助手海利杀人不眨眼,最终两人的结局都是死亡。海利是体制化社会里的高层,掌握的权利比较大,最终被审判。而诺顿的死亡却非常有分析价值,毫无疑问,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,把圣经倒背如流。然而他最后选择的是自杀,值得注意的是,自杀在基督教里是罪,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,我相信他不可能没有意识到,虽然他稍有挣扎,但是最终他毫不犹豫,一方面凸显出诺顿的不可一世,另一方面是否可以说是诺顿的一种反抗,前面他总是说“得救之道就在其中”,他视圣经为救赎,但是最后,他清楚神并不会救你,审判终会降临。在我看来,这样的构思可能是作者在鼓励人们进行自我救赎,精神自由解放,安迪就是这样的一个成功例子。

 

 

 

整部影片非常压抑(除去最后的越狱环节),这种令人胆寒的黑暗由各种各样的因素组成,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体制化。鲨堡不如说是将黑暗和光明同时夸大的小社会,掌权者反抗者被压迫者一应俱全,体制化的副作用在此放大。

 

我在此分析几个小细节。

 

首先,瑞德说鲨堡里没有一个人有罪,一开始安迪并没有说自己没有罪,但是到了后来,汤米来到鲨堡,他同样也说自己没有罪,如果没有罪,那么救赎就无处下手,汤米之死让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罪并且下定决心离开。

 

但是其间当他从汤米口中知道自己真正无罪的时候,他明明知道诺顿的阴险狡诈却任然要求典狱长为他公平地重审,也就是说,对于他来说,挖掘隧道实际上实际上是最迫不得已的做法,相比这个,如果能光明正大地获得自由,他必定会选择重审这条路。他去找诺顿并不是冲动之举,虽然我并不能说他这样打报告是被体制化了,但是,从这里可以看出,汤米的死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罪,并且知道已经偿还,汤米是他的希望,帮助他度过监狱里难熬的时间,包括下国际象棋,磨棋子也是同样的作用,他有意识地寻找外物帮助自己坚持下去,却在挣扎寻找出路的时候失去了最后的光亮,最终彻彻底底的黑暗让他失望透顶,渴求自由的心却越发坚定,最终压抑的在那个夜晚爆发出来,全片到达顶峰。可是越狱的情节稍有突兀,可见作者强调的并不是一个人救赎的完成,他希望的是全人类的自我救赎,一是自我的,向自己发出的,二是有如安迪那样的先锋带领觉醒的救赎。

 

全片讲述的追寻自由,突破束缚的故事,希望和黑暗强烈对比,黑暗的阴冷东西通过体制化这样的手段对我们进行束缚,但是“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”的人清自己身处黑暗,但是进行艰苦持久的反抗。作者大概向往憧憬着这样的家伙,其实我们都是老布,别说做安迪那样的人,我们争取做一个瑞德就好。我们在体制化的牢笼里,走向救赎或自我救赎。

 

其二,我想谈谈体制化。体制并不仅仅指法律,甚至是细小到上厕所要打报告那样的习惯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人们发明了钱,如果我要悠闲地喝杯咖啡,那么我就要努力赚钱,为了什么?为了悠闲的喝咖啡。可是我现在已经可以悠闲得喝咖啡了,为什么要赚钱?如果我们没有钱这样的体制,也许会轻松很多。可是,你只是现在能喝咖啡,以后呢?钱这样的体制并不是阻止你悠闲地喝咖啡,而是从某种比较公平的角度(劳动)帮助你保持能喝咖啡的生活,它不是阻力,他是保证。我们的确可以说它可笑至极,否定它被发明的伟大意义,但是不能否定它的确对我们有保护作用,虽然我们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一直埋怨这该死的制度,但是就和法律一样,它甚至给了你去爱的权利,保护你的梦想和感情,这样的制度化只是把自由从“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”变成“我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”而已。但是,电影里展现的体制化同样是经过放大的病态的,它是剥夺权利而不是给予义务同时给予权利,它病态的压榨灵魂,过度的制度化最终剥夺“思考透彻”的能力,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对世界造成伤害,导致鲨堡由内而外的崩溃,这种体制化,实际上区别于我提到的上一种,它在这里,更倾向作为黑暗的具体表达,而不是说制度化那么坏了,可恨的不过就是典狱长诺顿和海利之流错误使用的人。

 

第三,我想说说“要么忙着活,要么忙着死”这一细节片段。有些绝症病人总是在想,要是我的生命中多上一年就好了,可是,这一年用来干什么?在确切知道自己死期的时候,这样的一年不就是为了准备死亡,毫无顾忌的死去吗?所以这不就是在忙着死嘛,但是我们并不是确切知道自己死期的病人,那么我们是在忙着生吗?当生命中青春,爱情,金钱,地位这些会消散的东西被过滤之后,我们的生命中剩下的不就是疾病,痛苦和死亡吗?那么生的本生不就是为了死吗?忙着生和忙着死有什么区别?其实是有的。人生除却那些美好的东西的确什么都不剩,但是,死其本质就是在骷髅身上披上华美的衣物,生除却美好就是一具骷髅。所以要以生的绝美姿态,每一天每一步都走向死亡,这样的决心并不亚于安迪对自由的渴望。或者说,他就是清楚知道忙着生的徒劳和忙着死的坚定的。

 

面对生命的虚幻和徒劳,你是希望忙着生,还是希望忙着死?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因为是寒假作业,所以有一些我不喜欢的套话,但是,这是我第一部喜欢的世界名著,莫名其妙的来了兴致,想要认认真真写一写影评,体制化,生死,我都有写到,祝食用愉快(捂脸走

 

fin.

 

 

 

 

 

评论
热度(74)
  1.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有那么一点道理 | Powered by LOFTER